|
41. 从5.0开始,特征里“抽取几何体”的命令中不在含抽取曲线功能,此功能在曲线中有,但是不带参数,需要提取ISO曲线时可以利用截面线命令灵活处理(带参数)
42. “补片体”和“修剪体”两命令基本相同,修剪体命令要求刀具空间大于被修剪体,而补片体只需要刀具面于被修剪体有交集,刀具面贴到被修剪体上,且带在实体上开孔参数
43. 5.04(严格的讲在5.02就这样了)屏蔽了简化体命令,可以在在电脑环境变量增加变量名:UGII_DMX_NX502=1,下游修改模型的时候经常要用到
44. 插入\偏置(缩放)\偏置曲面--选择的面偏移距离后得一面; 插入\偏置(缩放)\偏置面—选择的面偏移距离后得到体,也就是将体在被选面的法向方向上延伸偏置距离
45. 通常在从曲线做实体的时候,如果曲线框有交叉,选择的时候会提示自相交从而不能继续往下做,在选择过滤器中勾选 “在相加处停止”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在4.0以前版本,此选项在右键中),从而免除打断之苦,有了这个功能在做线的时候可以少修剪从而保留更少约束,增加参数传递的能力(PROE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好好学习)
46. UG不支持中文文件名,不支持中文目录,不支持中文说明,不支持空格目录,6.0测试版支持中文文件名,但不支持直接保存中文,希望7-10出来的正式版能有所改观
47. 体拨模是对实体操作斜度的命令,参数多而灵活。命令分从边拔模和从面拔模,两命令分别代表拔模中尺寸不变的是线(含平面)和曲面(拔模起始)。拔模选项,匹配—拔模后不分阶梯,以斜度最大做标准,当有上下两个拔模时此命令选项才激活;拔模到选定的边—就是以前版本的最高点的含义,当多个面拔模后产生拔模横向阶梯时,所有面取最高点开始拔模,消除阶梯;移动至拔模面(面拔模)--当拔模后有横向面无法完成实体面框的缝合时,采用,移动该面的办法,延伸该面至产生相交
48. UG到6.0都没有真正的筋命令,随然有个加强筋,但不能产生网格筋,且工程图中无简化筋的工程图命令(这个要学习一下SW08),加强筋在使用上很方便,但种类很不实用(似乎这个命令专门针对铸件的),缺乏无圆角的加强筋,加强筋不能复制(所有软件的通病),UG采用面功能能做到(引用几何体),但只能做到样子像而已
49. UG抽壳命令相对其它多个软件的此命令已经有了很大的优化,可以自动消失半径小于厚度的面,但是加厚长肉这个命令似乎还是没有对算法优化,通常很难加过曲率半径,有时候面的质量无法达到需要的厚度,可以先实体化,再抽壳,一般能做到要求的肉厚,至于做出来后内部面长的是否丑,那是另外的问题了
50. 直接建模是参数化修改模型的办法,尤其对非参数化模型,能快很多,上游设计好了,在下游需要修改的时候很方便,特别是对模型不清楚或者模型修改点下游还有很多特征时能节省很多时间,系列化产品的时候利用直接建模由下到上设计能不破坏上游的关系传递将节省很多设计的时间,SIEMENS在6.0上把直接建模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全图形操作更直观高效
51. 实体的时候经常遇到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实体了,利用截面可以很好的擦看各个截面情况,有时候一些不好观察的地方利用该功能也很好
52. 打孔命令在牛叉5的2.5补丁以后具有草图定位功能,孔的定位通过草图尺寸定位,牛叉6以后打孔分2个命令,分别是2.5版本后的孔和2.5版本前的孔,在曲面上打孔的时候可以选择打孔的方向,避免只能法向打孔(比SW有所改进,据说SW09后已经解决此问题)
装配篇
53. 牛叉WAVE应用连接的时候,所连接的几何只能成为当前工作部件的特征,连接的几何特征需要利用层隐藏起来,直接隐藏不管用(只能对当前零件管用,对2次引用的零件不管用)
54. WAVE链接,链接的对象是基于被链接的对象结果的,而不是基于被链接对象中间过程结果,当被引用的对象在引用后改变后,势必要考虑是否对引用它的部件有影响
55. 柔性装配,先在柔性零件中定义柔性参数(工具\可变形部件),再在装配中添加柔性零件,在组件\变形部件中调整变形值
56. 建立零件族的时候最好先将需要变化的变量更改到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变量名,
工程图篇
57. 工程图转出成DWG格式,导出中2D转化,重要参数“输出至建模”,制图只是输出当前视图,对应CAD中的视图,选择视图的时候只能在CAD视图状态中看到图形,而模型中看不到
58. UG出的工程图直接转成CAD2D图纸时,每个视图都会多一个视图框,在首选项\制图 中设置取消显示边界即可解决试图框不显示
59. 在出工程图的时候经常要用到立体图,而系统提供的ISO视图不是很合适,需要自定义一个视图,最好在建模完成最后的检查时在三维里面自定义一个视图,方便2D使用,尤其时一些歪了的零件,最好在建模的最后检查的阶段顺便做个自定义视图,免得标出来的尺寸没人能看明白 |
|